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科学推

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环渤海滨海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 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同时, 该区也是我国滨海盐土的典型代表区域, 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埋深浅

环渤海滨海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 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同时, 该区也是我国滨海盐土的典型代表区域, 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埋深浅、改良难度大, 超出了大多数农作物和自然植被的耐受能力, 大面积盐碱地处于中低产和长期撂荒状态。作为该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 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区粮食生产长期依靠抽提深层地下水,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淡水资源匮乏制约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但该区拥有可更新的浅层咸水和微咸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不足。安全高效利用微咸水和咸水资源, 是解决该区粮食生产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科学利用相对丰富的自然降水, 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也是解决该区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团队, 针对环渤海滨海平原粮食生产中淡水资源匮乏、水分利用效率低下问题, 以及浅层咸水与微咸水资源相对丰富、中低产田面积大和增产空间潜力大的优势,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和区域调查数据, 对微咸水和咸水安全高效灌溉、农业节水、雨水蓄集、结构节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现了以咸补淡、以淡调盐、多水源互补高效利用。在不增加或者降低区域农业淡水资源用量条件下, 实现粮食和农产品增产, 为环渤海低平原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水资源保障, 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刘小京研究员以及张喜英研究员, 在系统总结环渤海滨海平原浅层咸水、微咸水及降水等多水源高效利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主持编写了《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一书, 该书已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这部著作科学总结了咸水结冰冻融灌溉后咸淡水分离和梯次入渗的过程和土壤淋盐机理, 结合后续降水和抑盐技术, 实现了作物生育期土壤保持脱盐状态, 保证了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滨海重盐碱地技术, 指出采用小于15 g?L-1的咸水冬季结冰灌溉, 结合覆盖抑盐和雨水淋盐, 可使整个生育期土壤含盐量控制在3 g?kg-1以下, 棉花当年产量可达3 000 kg?hm-2以上, 实现改良盐碱地和充分利用耐盐植物资源的目的。

作者针对微咸水长期灌溉存在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作物生长的难题, 提出了基于土壤保育的咸水安全灌溉理论, 并构建了咸水直灌耕层水盐调控、肥沃根层水肥盐调控和耐盐植物梯次改土技术体系。总结了土壤有机质“降盐”重要机制及其维持咸水灌溉下土壤结构稳定和增强作物耐盐胁迫能力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培肥“降盐”的咸水安全补灌理论体系。介绍了创新性咸水灌溉关键技术, 提出了咸水安全灌溉阈值; 研发的小麦、玉米周年盐分平衡调控技术, 冬小麦咸水补灌阈值提升至4.5 g?L-1; 育苗移栽“避盐”技术, 棉花阈值提升至5.3 g?L-1; 果园覆盖集雨“淋盐”技术, 金丝小枣阈值提升至5.2 g?L-1; 蔬菜高湿润“耐盐”负压渗灌技术, 番茄阈值提升至5.0 g?L-1。咸水安全灌溉阈值由2~3 g?L-1提升到4~5 g?L-1, 大幅度提升了咸水资源可利用量。研制的咸淡水混灌精准控制装置, 使微咸水长期安全补灌成为可能。<5 g?L-1的微咸水资源利用率从不足8%提高到20%, 提高了灌溉水的资源量, 突破了微咸水长期安全利用难题。针对雨养旱作播种保苗难题, 构建了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冬小麦“七步法”等保水抑盐栽培技术模式, 研制了配套播种设备, 此项技术使作物单产提高30%以上。

这部著作还包括作者针对国家在该区实施的地下水压采措施, 综合考虑水资源、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构建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效益双高的棉花-冬小麦-夏玉米两年3熟种植模式。该模式集成品种、栽培、灌溉等技术, 形成了稳夏增秋“双早双晚” “玉米匀播增密”等栽培技术配套提升水分利用效率的技术体系。同时, 依据环渤海滨海平原区域水资源特征和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 构建了以“适水、适生、适地”为原则的多水源协同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实现亩“用100 mm微咸水、节100 mm淡水、增100 kg粮食”的节约淡水、用好咸水的节水增产目标。

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组和当地政府、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5年来, 累计示范推广534.5万hm2, 棉改粮18.6万hm2, 改良盐碱地38.7万hm2, 累计增粮104.7亿kg, 节本增效186.5亿元, 节水43.5亿m3。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qikandaodu/2020/0709/359.html



上一篇:天津海洋气象共享平台进行测试应用
下一篇:TDI 4月涨势喜人 5月跌势不止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 | 环渤海经济瞭望编辑部| 环渤海经济瞭望版面费 | 环渤海经济瞭望论文发表 | 环渤海经济瞭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