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渤海经济瞭望》栏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数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收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征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刊物[05/29]
好书·推荐|《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 崔建华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作者简介 崔建华,1981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涉及秦汉区域史、
《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
崔建华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作者简介
崔建华,1981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涉及秦汉区域史、政治史、社会文化史。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及陕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各1项。著有《秦汉社会观念与政治秩序论稿》等。
2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秦汉时代的核心统治区域“三河”地区(河南、河东、河内)为研究对象,广泛运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全面细致地考察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形态、军事地位、文化积淀以及行政运行等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及特点,注重将“三河”地区置于秦汉大一统的宏观视域中,探究宏观历史趋向对该区域历史演进的深刻影响,以及该区域与秦汉帝国全局性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后记
本书是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追索过往,选题的原点应在十余年前的某次课堂学习或日常阅读。当时我入读硕士未久,接触到了秦汉区域划分的基本模式,即“山东/山西”或“关东/关西”的两分法。随之有一个疑问浮现:秦汉河东郡在这样的两分法中,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如果此山为太行山,那么河东必定属于山西。可是,如果此山为殽山,在此情形下,山东、山西实际上就是关东、关西的同义概念。由于作为区域分隔点的殽山、函谷关位于黄河南岸,而河东郡在北岸,此山此关显然无法很好地对河东郡做出属东或属西的区位界定。
现在看来,纯以地理坐标来谈论区域归属的问题,这样的思路很幼稚。但不管怎么说,它开启了我的问学之路,起点不高,却也孕育着独属于自己的未来。后来的几年中,我从河东归属问题出发,研究主题由秦汉河东文化扩展为秦汉三河区域历史。到博士毕业时,学位论文呈现模块化的基本架构,由地名考证、经济、军事、文化四个部分组成。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这般模样,我原本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因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资料搜集、论著阅读大体围绕论文主题而进行,见识既窄,遂有坐井观天而不知的弊病。然而,临毕业以及工作之后,目睹同龄学人在政治史、政治文化史、礼制史、法制史等专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再反观自己的论文,越来越感觉到模块组合的缺陷。我不禁自问:论文的主线是什么?如果必欲以特定区域为主线,那么,它作为主线的合理性在哪里?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逐步形成这样的看法:区域是可以作为论文主线的,是可以成为与政治文化、法制等并列的一种专题的。但这并非因为区域历史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与包罗万象的专题品格相比,区域历史更值得关注的一个特性在于,它是作为整体历史的一部分而存在的。通过区域的视窗,我们可以观察到整体的历史。而在整体视野的观照下,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区域历史的发展脉络。这个认识在最初的博士论文中多少已有所体现,比如以秦统一的历史进程来解释三“河”地名的演变,以儒学的渗透来叙述三河区域文化的进展。但在模块架构的制约下,作为局部的三河区域与秦汉帝国整体之间的关系显得晦暗不明。因此,如何凸显局部之于整体的意义,便成为论文修改的着力点。
与最初的学位论文相比,本书有的内容属于补阙,比如对三河政区沿革的梳理,对河东盐业资源开发的叙述,皆属此类。但就个人心愿而言,我更在意那些能够明显体现出整体视野的内容。比如第一章最后一节依循从统一到分裂、从封建到郡县的历史变动,来解释先秦两汉时代对国家中心表述方式的转变;第四章最后一节以河内控制权的流转为主线,既揭示特定区域的历史,也以特定区域为视窗来观察汉献帝初年的政局演变。最后一章甚至径以“全局视野”为题,从汉代的权力架构来观察国家对三河区域的控制方式,从边防角度来观察不同内郡之间对汉代全局性事务参与的力度及方式之差异。这些内容是我近年来写作思路调整后的产物,尽管所论未必合乎历史真实,写作成效往往也与最初的设想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仍然坚持把它们呈现在书中。我想,识见浅薄固然很不体面,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应放弃对质量提升的追求,哪怕这样的提升只有一点点,甚或画虎不成反类犬,都是值得的。
最初的点滴思考能够汇聚为如今的一部书稿,首先要感谢导师王子今先生。在我印象中,王老师总是极其繁忙,日程特别满。但在大半年前,我请老师为这本书赐序时,他当即应允。回想过往,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在硕士阶段,我搜集相关论著的能力严重不足,老师曾提示刘影关于山西文化的著作,后来成为论文写作的重要参考书。可以说,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以及工作后断断续续的填补修改,都离不开王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作为学生,我有时会提出一些材料依据极少的想法,除了区域史,人物画、易经等方面的问题,我也曾向王老师请教过。王老师未思考过的,他会直接告知不了解,比如易经文句的含义。而对美术方面的问题,老师则予以鼓励,他并未质疑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是否够用,而这也促使我至今仍在对人物画问题进行思考。博士论文送审时,各位评阅老师均提出了很好的批评意见。答辩时,宋杰先生、宋超先生、孙家洲先生、彭卫先生、吕宗力先生、韩树峰先生亦曾指出论文存在的诸多不足。对诸位先生的指导,晚辈亦永志不忘。我还要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王赫先生,他引导本人了解出版流程,指出了书稿中存在的诸多疏误,对书稿题目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调整建议。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zonghexinwen/2021/0415/834.html
上一篇:一座资源库 筑起安全岛(经济聚焦·打好种业翻身
下一篇:确保数字经济运行在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