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渤海经济瞭望》栏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数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收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征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刊物[05/29]
如何利用经济复苏红利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4月17日,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举办了“国内大循环和经济复苏红利”主题论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线
4月17日,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举办了“国内大循环和经济复苏红利”主题论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线。论坛主要围绕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展开。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领跑全球经济复苏,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怎么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如何相互促进?中国该如何构建国内大循环?
在主旨演讲环节,来自财税、经贸、金融方面的专家对于宏观经济未来走势、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结构下一步改革的重点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圆桌讨论环节,话题进一步聚焦于国内市场,来自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学界的专家围绕如何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扩大内需进行了讨论。
许善达:应靠国民财富增量提高税制竞争力 靠存量解决社保缺口
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研究发现,宏观税负高低的标准不能单纯用收入水平除以GDP来衡量,而是涵盖四大因素,即国家安全、企业竞争力、民生(福利保障,特别是社保)以及社会管理能力,这些因素决定我国宏观税负应该提高还是降低。
首先,国家安全是需要财政保证的;其次,民生中的社保体系仍无法满足目前社保保障的要求;在企业竞争力方面,建议进一步降低中国企业的税收负担,在国际社会上提高中国企业的税制竞争力。
一方面,民生的社保缺口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减税还在继续,这样一来,社保的缺口就更大了,这一矛盾该如何解决?
许善达提出,要靠国民财富的增量提高税制竞争力,靠国民财富的存量解决社保缺口,提高民生福利水平。比如,通过国有资本划拨到社保基金,就可以置换一般预算中给予社保的补助,释放出来的一般预算空间即可用于降低企业税负等。
魏建国:中国的“双循环”是在制定全球经贸新规则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中国的“双循环”是在制定全球经贸的新规则。
魏建国提出,随着工业化革命的进展,国际体系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的十字路口,经贸已经不再是主题,气候变化、碳中和、碳达峰、可持续发展、教育、老龄化、养老健康等等都成为新时期的主题。制定规则的内涵已经大变。“如果不改变,就会被抛弃。”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导,都是新的内涵。
魏建国指出,中国的双循环在制定全球经贸新规的时候,应该有更创新的理念,在5G、基础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三级跳”。
他认为,“三级跳”很重要的内容是发展数字化经济,必须要打开大门,比如,海关相关数据可以敞开使用,民营企业家可以得到信息对称。“最后一公里的时候、最后终点消费的时候,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不知道,所以这块一定要做数字经济。”他还强调,数字经济的网络建设还要加快,争取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实现5G的全覆盖。
在谈及企业应该如何做时,魏建国指出,企业很重要的做法是提高全球视野。“过去民营企业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能够打下天下,淘到第一桶金,是因为利用了市场改革的双轨制,利用当时市场供不应求的风格闯出来了。”他表示,“但现在全球是供大于求,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去美元化在不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研究是不行的。”
周延礼:复苏之路还有不确定性 新发展格局是战略性抉择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今年前三个月经济活动在逐月好转,但不意味着之后就是一条顺畅的复苏之路。今年我国经济走势可能“前高后低”,我们面对的形势复杂严峻,关键在于“不确定性”。
“中央把今年经济增长率定在6%以上,而IMF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会超过8%。同时,也提示我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发展过程不确定性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等,很多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加以认识。”
周延礼进一步表示,中长期问题指的不仅仅是疫情态势,还包括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和外部地缘政治环境。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矛盾,从开始的经贸冲突迅速扩展到现在的科技、金融等领域,成为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此背景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战略性抉择。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zonghexinwen/2021/041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