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最初的古印度寺庙靠什么维持经济运转?其实他

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暮讲古印度文化第83期) 文|北暮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生活,需要生活的地方便离不开经济。大到每一个国家和城镇,小到一村一户。任何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就连出家的僧人也不


(北暮讲古印度文化第83期)

文|北暮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生活,需要生活的地方便离不开经济。大到每一个国家和城镇,小到一村一户。任何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就连出家的僧人也不例外。佛教传入中国后,寺庙的经济运转主要靠香火钱。而古印度寺庙的经济运转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后,因为文化差异,很多僧人并不喜欢托钵乞食,所以早期中国的僧人都是自给自足。

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之初,加入佛教团的人还不多,因此,早期的古印度僧侣都居无定所,托钵乞食。而随着后来佛教团的扩大,佛教本身因为受到各个国王和贵族的欢迎,他们会为佛教团建立很多活动场地,这些活动场地逐渐发展成了后来的寺庙。


一间寺庙不论大小,总得要维持本身的运转,既然要运转肯定离不开钱。那么问题来了,整个寺庙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曾经游历印度三十余国,回来后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的义净大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写道:

依如律教僧家作田,须共净人为其分数。或可共余人户,咸并六分抽一。僧但给牛与地,诸事皆悉不知。或可分数,量时斟酌。西方诸寺多并如是。

这里的“净人”指的是承包寺院土地和耕牛的佃户,而他们最后的收成则和寺院采取六分抽一的办法。所以说,寺院的一大经济来源就是承包给佃户后获得的部分收成。


那么很多人可能会问了,寺庙能够承包给佃户土地,寺庙土地又是来自哪里呢?其实土地的来源大都是古印度国王和贵族,对佛教团的赏赐和赠予。

义净大师在游历古印度各国时,曾遇到过国王举行赏赐土地的仪式。国王想要给佛教团赏赐土地,先要举办大会,为僧人们供养饭食。而后选一头好牛,用金银珠宝装饰它,国王亲自耕垦,划定界限后这片土地就属于寺院了。除了赏赐土地外,国王还会将某些邑城的税收赏赐给寺庙。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曾记载:"国王铁重,舍百余邑,充其供养,邑二百户,日进梗米、酥乳数百石。"

这足以说明,邑城的税收也是寺庙的一大经济来源。


寺庙所拥有的土地,除了出租给佃户以外,还可以自己派人耕种,获得全部的收成。而他们所派的人又是什么呢?义净大师同样给出了答案:

或有贪婪不为分数,自使奴婢躬检营农。

这里的奴婢便是寺庙派遣为自己耕种的人。而义净大师对于这种事情的观点是并不赞同的,他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贪婪的行为。虽然义净大师不赞同,可这种情况却真实存在,而且还不少。


而为寺庙耕种土地的奴婢又从何而来呢?

北暮认为,很可能来源于国王的赏赐。大家都知道,按照古印度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说,是有奴隶存在的,而有奴隶的存在自然会有赏赐情况的发生,这些奴隶很可能是被国王赏赐给寺庙,用以照顾寺庙僧人的生活起居的。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以外,寺庙还有一些额外的经济来源——其他捐赠。释迦牟尼在早期传播佛教时,和商人打下了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大程度上,为早期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商人中自然有一些佛教的信仰者,他们会给予寺庙一些捐赠,这些捐赠也是寺庙的一大经济来源。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一座寺庙的经济运转一般来源于以下四种方式:

(1)国王赏赐邑城的赋税收入。

(2)寺庙将土地出租给佃户后的“六分抽一”。

(3)寺庙自己派遣奴婢种植土地,获得土地的全部收成。

(4)来自商人的捐赠。

因此看来,至少在义净大师去古印度游历时,寺庙就已经有一个完整的经济运转方式了。


以小见大,足以说明古印度当时的寺庙已经拥有私有土地了,甚至可以说,古印度在当时就已经存在土地私有化了。这一情况,也为我们研究古印度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

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zonghexinwen/2021/0419/862.html



上一篇:西藏新发掘墓葬群 为研究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依据
下一篇:经济专家畅想亚信金融合作新机制 2021亚信金融峰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 | 环渤海经济瞭望编辑部| 环渤海经济瞭望版面费 | 环渤海经济瞭望论文发表 | 环渤海经济瞭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